歷史科的準備方法與考試方向 BY Y.H Wang (台北大學歷史系)
很多人對於如何讀好歷史的刻板印象就是不斷的背誦與死記,但在準備如學測與指考這種大範圍跨冊的綜合性考題時往往會心力交瘁,因為短期的記憶無法充分的記取海量的資料,所以正確的準備方式就是歷史念好的關鍵。
歷史最基本的瞭解每件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除了上課時老師的筆記與重點資料以外,也可以試著自己用架構圖或是英文中的句法觀念5W1H (What,Who,When,Where,Why,How)來讓自己更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原因、結果和關鍵人物而不是單純的死記專有名詞;很多人念歷史會沒效率的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向,其中最忌諱的便是死記太瑣碎太冷門的時間點或是人名,應該要掌握大的時代脈絡,如:西洋史中的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重要的歷史事件。
等到有了大的時代脈絡架構後,再把細項的重點放入各個時代脈絡的框架下,如: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馬丁路德的95條論綱對於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克爾文教派的預選說和以財富榮耀上帝的觀點對於資本主義的影響。在各個時代的大觀念都能充分的了解後,就要開始進行融會貫通的工作。歷史最重要的特色除了脈絡,另外還有層遞性。歷史事件並非都為單一獨立事件,通常都會有因果關係,在具備了大時代脈絡框架與事件的重點後,便要開始做整合;如:漢朝的對邊疆民族的軍事行動間接的影響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方地理大發現對於中國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這種相同時期東西方的歷史事件相互造成影響,或是相異之處的比較,也時常出現在指定考試的題目中。
要讀好歷史除了要有點興趣外,也可以透過正確以及有效率的準備方式來獲得高分,除了課本所教授的知識以外,如果可以多閱讀有關歷史故事方面的課外書或是古今中外有名的文學名著都是可以提升自己歷史知識,這也是不帶壓力的學習方式之一。閱讀報紙也是可以增加歷史常識的管道,許多的記者很喜歡引用歷史事件或是影響來對照現代發生的事,或是從歷史事件得到啟發來反思社會議題。所以歷史是一門很生活化的學科,當然也就不能用死背硬記的方式來念好它囉!
以下提供大考常見的出題方向:
1.台灣史:荷據與鄭氏時期的特色判斷,鄭氏時期與清領時期的比較,清領前後期的比較,日治時期的三個階段文化經濟教育與政策的變革,國民政府遷台後的政策。
2.中國史:春秋戰國的思想,封建制度(與中古歐洲的莊園制度比較),秦漢間的差異,科舉制度,唐朝與漢朝比較(政治 文化 經濟 對外關係),宋代對外關係與文化經濟,元代文化經濟,明清的比較(對外發展 政治 文化 經濟)清代康雍乾盛世,清代中晚期政治變革,不平等條約比較與影響,新思潮的衝擊,國共發展關係。
3.西洋史:上古文明間的特色,希臘雅典,哲學思想,羅馬帝國時代,中古歐洲莊園制度,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啟蒙運動,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美洲與英國的政治變化,開明政治與君主專制政權的瓦解對當代歐洲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民族主義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當代社會文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