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讀書這件事 BY Ruby Liao (台大會計系)
我不打算再繼續告訴大家,你應該要多認真的念書,或者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置死地而後生的讀書態度,已經變成了高三生的一種常態,在此,我想要提出另外的想法,讓學弟妹們的學習心態能有所轉變。
我鼓勵學弟妹用一個全新的、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讀書這件事。對很多高三學生來說,讀書常常變成苦悶的象徵。不只念到頭暈目眩,甚至睡眠品質因此變得很差、滿臉痘疤。我常常覺得這是個很弔詭的現象,相信編列教材的教授們,在編列的當下,應該是抱持著一種樂於分享、渴望學生們能為吸收新知感到快樂的心情,但最後看到的事實,卻是一個個苦著臉的高三生,不知道這些知識於自身有何用。於是所有的生動有趣,這些屬於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全部變成了死板的教條,這不能全然算是教科書的錯,如果編輯者把所有的內容都寫進去,光是中國歷史,就能用至少五千年的力量把你壓垮!而為了吸收所有的知識,你感覺到自己像台電腦,一條條不斷的輸入,有些進入了長期記憶,有些則被劃入短期記憶的領域,你得不斷的重新輸入才行,短時間還可以,一旦歷時過長,不免就疲乏困頓了。
當時的我常常在想,就算我一輩子學不會這些數學,我還是可以好好活下去,那我念書的理由是什麼?後來我告訴我自己,算了,都念了那麼久,我只要好好的和他相處剩下的這幾個月,反正以後的我也遇不到他了。(但事實上,後來我念了會計系,我發現我碰見了加減乘除的進階版,光是簡單的數學計算,就足夠把我耍得團團轉了。)
或許我高中時的想法,對當時的我有些幫助,但那畢竟是消極的力量,有沒有可能產生積極的力量呢?我覺得是有的!只要用個簡單的想法-把死板變生動,就可以了!
而把死板變成生動,也就是不要讀死書,並沒有什麼特別偉大的方法,只要運用你的想像力,讓所有條列式的東西活過來,你將會發現,書本變得有趣多了,而且和你的距離好近!
以前的我不太喜歡念國文,我覺得就是背一些詞,然後看看文章,寫寫作文,沒什麼特別的趣味可言。但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有個教授跟我們說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如果你覺得國文課本很無聊,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作者當人看過。」如果拿聊天和念書做比較,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和朋友聊天好玩多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把國文課本上的作者也當作聊天的對象呢?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去猜猜看他是什麼個性的人、他在思考什麼、為什麼他會這樣想、他寫下這些的目的是什麼。進而提出你的觀點,或是贊同,或是反對,你可以和他互動,作雙向的溝通,這樣不就有趣許多了嗎?況且,如果是文言文的話,更讓人欽佩了,他在一千多年前的有感而發,讓不知道幾世代的人口小心的保存、典藏、翻譯,終於跨越了時空距離送到你面前,就為了和千年後的你來一場心靈對話!不也是一種很美妙的緣分嗎?
再舉一個例子吧!好比地理。以前念書的時候,我常常覺得那些地方跟我毫無關係,也很納悶為什麼我需要知道這些東西。
但後來我到中國做了四個月的交換學生,在陝西旅行的時候,看到地標寫著兩個方向,一個是往寶雞、一個是我太白山,心中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地名活過來了!他是如此真切的存在著!而在北京的時候,冬天大約是零下五度到十度左右,偶爾會飄幾場雪,下雪前就和一般的日子相同,只是霧氣會有點重,融雪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很凍!凍到我的手指頭沒戴手套的話,在室外走十分鐘就足以凍傷,於是我再也不會忘記究竟是融雪比較冷,還是下雪比較冷了,我也有些後悔自己理化沒學好,讓雙手平白無故的多了幾道凍傷的痕跡。
或許這麼舉例多少有些實證主義,但我只想告訴大家,念書時多給想像力一些飛行的空間吧!這樣準備考試不但有趣,更能夠充實你的人生。
另外,我也鼓勵學弟妹利用課餘時間,認真的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以前我當考生的時候,常常抱持著一種「反正我先考好再說,其他事情以後再想。」的心態,其實是很不好的,眼前的考試雖然重要,但大學四年的規畫,重要性未必較低。
當時我最喜歡給自己的藉口是,我還小,我才高中,況且接觸不到產業,該如何規劃?因此索性不想這個問題了,大部分的時間都埋首在書本裡。但事實上,資訊真的如此難以取得嗎?不管朋友、老師、長輩,都是能給你意見的好對象,朋友了解你的個性,師長則可以協助你做進一步的規劃!此外,現在網路資源如此發達,想要找到什麼資訊都很容易。你可以先從瞭解自己開始,進而瞭解產業,思考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甚至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或許無法做深入的瞭解,但在高中時若能有足夠的自知,便能讓大學生活少走一趟冤枉路,或是退學、或是重考、或是想轉系卻苦於成績不佳、或是走在符合社會價值觀的道路上,卻載浮載沉悶悶不樂,這些都是很可惜的現象,發現自己吧!挖掘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便能因此過得更快樂!
謝謝你撥空看了這篇文章,希望我的經驗或多或少能給學弟妹帶來一些幫助。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