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陽光"書'菜湯-計畫簡介 by S.T.Tsai

freestudymethod@gmail.com Add caption 親愛的朋友們:        目前的台灣處在一個逐步邁向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時代,家境稍微寬裕些的人從小上補習班、出國念書的所在多有,卻也常看到城鄉差距擴大,鄉鎮教育資源不足的情形。(請看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16102&p=1)        除了多元化的適性發展外,因為教育資源的不足以及越來越強調多才多藝的教育甄選方式,傳統中能帶給我們社會上下流動能力的「用功努力念書->上好學校->另一片天空」模式也逐漸卡住,但我們認為只要願意認真努力並配合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目前的大學入學體制下,或許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念到所謂的名校名系,但進入前段的國立大學應該不是問題。       ...

一路上一起付出的朋友們~

以下是為了這計畫曾經一起付出的朋友們,僅此致謝 (人數不斷增加中...如有遺漏請告訴我拜託!) S.T.Tsai    楊承峰    張真瑋    蔡宜穎    劉映彤    黃登能     孔德華    楊舒琪    陳睿韓    康翔閔    陳顯任    林殷竹     羅伊琳    吳右任    張天偉    陳韋任    Kung-Ming Lin      姜柏宇    李蔚霖    劉欣恬     黃士修    陳崧源    許博甯  林之玨    林松輝    郭彥宏    賴郁仁    崔育銘  ...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公民讀書方法 BY Stella Lin

公民讀書方法  BY Stella Lin (台大工管系)     因為很多科系都不採用公民,就算採用通常也沒有額外加權,所以我自己認為在讀公民時,尤其是考前一兩個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重點抓到,精讀即可,剩餘的時間可以多分配給國文、英文及數學這種比重較重的科目。在時事部分,通常學校老師或是補習班老師會出一些時事題或是幫學生做一些時事重點,這些其實就還滿足夠的;如果老師沒有特別做什麼時事提要,每個星期關心一下社會新聞,建議看報紙,因為看電視新聞很難抓到你到底要看什麼,哪裡才是重點,而且開了電視就很難停下來(笑),報紙可以選擇你想看的部分,最近的大事尤其是政治經濟議題如課徵證券所得稅等都是要注意的地方,當然娛樂版也可以當作一整天的小小休閒娛樂,讓自己放鬆一下。     我自己是把公民的重點分成三部份,政治法律、經濟與其他。在政治法律方面,我會以圖表為主,因為在政府組織與法院層級非常的複雜,我會傾向用階層圖(如左圖)來記憶,通常會自己在階層圖旁邊寫上自己容易犯錯的地方(如條例屬於哪個階層等),考前只要看圖表就能一目了然。此外,判決的流程圖(訴願、行政訴訟等)也是要記在腦海裡的東西,在考試時就可以在腦中跑一遍流程圖,就知道順序是什麼,不論考什麼題目都可以輕鬆應付。    ...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國文念書方法與心得 by Claire Kao

主旨:國文念書方法與心得 作者:Claire Kao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背景:國文科學測15級分,作文近滿分 國文科目,相較於其他科目,可說是最難準備的。中國文化淵遠流長,發展出博大精深的知識,短時間想要一蹴可幾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議大家及早準備,實力一旦養成,國文科將會是考前衝刺最不需花費太多時間準備的科目。以下我將介紹不同時期的準備方法、國學常識應用與作文範例欣賞,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得一些方向。 一、基礎奠定期 1. 廣博閱讀   有助於詞彙、語感與作文素材的累積,亦能從中了解古今文人的名作與風格,對判定文章與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這裡的閱讀,可能有些人會想到小說,但我個人建議閱讀的是古代韻文、非韻文,以及簡練的新詩與散文,尤其現今處於網路分享的時代,好文佳句流傳於各媒介,請準備一個小本子或是以電腦Word紀錄任何看過的錦言佳句,並多整理精彩的例子,切勿每次作文寫到毅力,就寫國父十一次革命或是愛迪生電燈泡失敗了多少次,這是國中生程度,想拉高層次與分數,請舉出漂亮的例子!(附帶一提,文末我將列舉出一些佳作,提供大家學習)   此外,大家日常溝通常用ㄎㄎ等注音文,或一些流行字詞,造成文章用字遣詞卡卡的,此時,閱讀也有助於脫離貧瘠的語彙量,在這邊也建議大家不妨在大眾運輸上或是閒暇時刻給自己一個主題,訓練自己思考,並練習寫一些優美句子,記錄在小本子上。   最後,鼓勵大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博閱讀絕對會增進自己的國文能力與寫作實力! 2. 深耕基礎 ² ...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如何讀好地理 BY Y.H.Wang

如何讀好地理  BY Y.H.Wang (台北大學歷史系) 地理在近幾年的大學指定考科與學力測驗中的命題趨向越來越貼近生活與時事方面,所以在準備地理科目時,面對校內小範圍的段考就要以精讀的方式準備,而在面對跨冊的大範圍考試時,還是會以大的觀念做為準備考試的主要方向。      地理在高一時的導論非常的重要,這是往後所有概念的基礎,自然地理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和屬於人文地理的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另外一點最重要的則是圖表與曲線圖,大學聯考很喜歡給圖表要考生判斷答案,而常考的無非是氣候區與降雨的判斷題,還有方位、坡度、比例尺的量測或讀圖這種生活化,彈性度高的考題最近也常結合時事融入考題中。 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則是抓大的方向準備,中國地理就可以把劃分維華北,東北,華中,華南這種較小的區塊,在向下細分自然地理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和屬於人文地理的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以表格式的方式呈現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的與其他子區塊相互比較。 世界地理也是以相同的概念準備,但是以洲來切割成數個子區塊,在比較自然地理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和屬於人文地理的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因為範圍比較大,而且各大洲的氣候不同有...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歷史科的準備方法與考試方向 BY Y.H Wang

歷史科的準備方法與考試方向      BY Y.H Wang (台北大學歷史系)     很多人對於如何讀好歷史的刻板印象就是不斷的背誦與死記,但在準備如學測與指考這種大範圍跨冊的綜合性考題時往往會心力交瘁,因為短期的記憶無法充分的記取海量的資料,所以正確的準備方式就是歷史念好的關鍵。 歷史最基本的瞭解每件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除了上課時老師的筆記與重點資料以外,也可以試著自己用架構圖或是英文中的句法觀念5W1H (What,Who,When,Where,Why,How)來讓自己更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原因、結果和關鍵人物而不是單純的死記專有名詞;很多人念歷史會沒效率的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向,其中最忌諱的便是死記太瑣碎太冷門的時間點或是人名,應該要掌握大的時代脈絡,如:西洋史中的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重要的歷史事件。     等到有了大的時代脈絡架構後,再把細項的重點放入各個時代脈絡的框架下,如: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馬丁路德的95條論綱對於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克爾文教派的預選說和以財富榮耀上帝的觀點對於資本主義的影響。在各個時代的大觀念都能充分的了解後,就要開始進行融會貫通的工作。歷史最重要的特色除了脈絡,另外還有層遞性。歷史事件並非都為單一獨立事件,通常都會有因果關係,在具備了大時代脈絡框架與事件的重點後,便要開始做整合;如:漢朝的對邊疆民族的軍事行動間接的影響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方地理大發現對於中國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這種相同時期東西方的歷史事件相互造成影響,或是相異之處的比較,也時常出現在指定考試的題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