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各科讀書方法分享 BY Y.K.Chang

各科讀書心得分享 BY Y.K.Chang

大學科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指考錄取)
學測分數:73級分 高中組別:自然組 

    首先,在開始本文之前想強調一件事。

「讀書方式因人而異」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會比一昧仿效前人來的有意義多了。

總論:

    我已經讀了很多年書,也許在考試這方面有過一些不錯的表現,但我卻幾乎沒有想過一件事:為什麼要一直唸書?

    我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是在準備指考的時候。直到考上了大學,即將要進入醫院見習的當下,我都還沒有搞清楚這件事,我希望後進的學子們可以花點時間仔細地、誠實地去面對自己,試著去回答這個問題。

    讀書、學習一向都是靠天份,但是考試靠的不是天份,而是「努力」。依靠著勤奮不懈或許可以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彌補天份上的不足。但在勤奮不懈之餘,更重要的是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有效率地多加耕耘。
   

數學科:

    對我來說曾經很頭痛的一科。
    依難易度來說可以粗略分為競試與聯考,而競試題方向太過刁鑽,非常不建議用來準備聯考。我認為準備聯考題基本上奠基於考古題與持續、大量的練習。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數學這一科可以試著捨棄參考書,回歸課本,順著課本的脈絡與例題來慢慢了解式子的邏輯與演進,我也曾經坐在補習班名師底下,但我認為補習班普遍太過執著於解題手段,而忽略了思考上的推導。因此建議透過思考邏輯的訓練來取代大量的解題手段。


英文科:

    學習一種語言,必須要不斷地使用它,最好是能置身於該語言的環境中,培養「語感」。可惜,台灣並沒有這樣的環境,而大都市以外的鄉村更是如此。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被父母親送去私人家教班學習英文,很幸運地,家教班採用的是小班的全英語教學,因此讓我能有著不錯的基礎。為了彌補環境上的不足,從國小開始被強迫每天收聽「大家說英語」,國中之後則開始換為「空中英語教室」高中則為了聯考的準備改為「常春藤解析英語雜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每天接觸的習慣,而非在短時間內花費大量的時間研讀英文,這不可能有效的。也因為有了這些習慣與基礎,才能夠在高中時就通過全民英檢的中高級的初複試。
    我不喜歡背單字,而其花費時間背誦單字,倒不如將時間投資在大量的閱讀上來培養語感,而英文作文的部分,我建議可以先在不限時間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並且在練習時可以試著多運用「語感」也就是對於語言的直覺來寫作,熟練之後就要開始限定時間與字數,並要求文法與拼字的正確率。如果可以的話就送交給老師批改,最後則是將易出錯的單字與文法或是名言佳句記錄在一本小冊子上。
    與聯考稍微無關的則是「說」與「聽」的部分,但這卻是培養語感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我會盡量在收聽廣播的同時練習朗讀課文,並且試著去了解廣播中的談話,當然也不可以放棄任何有與native speaker對話的機會,而對話首重能夠讓人理解並且不膽怯於使用語言,之後再來慢慢精進對話的內容與細節。
    我有個很奇怪的堅持,就是我喜歡翻字典勝過於查電子辭典,可能是翻字典的感覺比較紮實吧,不過我認為使用傳統字典或是電子辭典應該是沒有太大差別。
    切記!語文的學習非一蹴可!唯有依靠一點一滴地努力才能將其內化,並受用一生。


物理科:

    這一科的準備與數學科很像。高中所學習的物理大部分都是生活物理,探討的大部分都是生活現象,且與數學科相同,非常注重觀念上的理解。在準備上我同樣是建議從課本開始,順著簡單的例題與基本觀念來學習,透過大量題目的練習去找出觀念上的錯誤並加以釐清對於考試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最後,物理的演進靠著是許許多多的實驗與理論,試著去用那些偉大物理學家的角度來思考實驗與理論誕生的過程,對於物理觀念的釐清很有幫助。


化學科:

    這一科的準備與數學、物理科也很像,不過很遺憾地,高中化學有一部分(例如說有機化學、金屬非金屬等)需要依靠更深入的學習(例如說研讀大學的普通化學課程)才能夠進一步理解而避免淪於記憶背誦。同樣地,透過大量題目的練習去找出觀念上的錯誤並加以釐清對於考試來說相當重要,而記憶背誦的部分則只能依賴表格的整理,最後再透過大量題目的練習來應付考試。


生物科:

    這是我高中投資最多時間,也最有信心的一個科目。雖然說高中生物的內容有點零散,缺乏系統,所幸能出題的範圍有限。要準備聯考,把課本背熟(我的課本被我翻到掉頁),多做整理表格,一定綽綽有餘。而且我認為這是高中少數幾個投入時間會完全反映在分數上的科目。
    不過我高中在準備這一科的時候,常遇到高中課本沒辦法解答的疑問,因此我會自己研讀Campbell的普通生物學,用來釐清一些名詞上的定義,並針對有興趣的章節與領域做延伸閱讀。


歷史科、地理科:

    意外地,身為自然組的我,高中時在分數上表現最搶眼的竟然是社會科的部分,當初考指考時應該要順便報名一下才是()
    我認為這兩科基本上是連貫在一起不分家的,特別是歷史與地理這兩科簡直是環環相扣,讀好地理可以幫助讀好歷史,讀好歷史也可以幫助讀好地理,許多人物、事件、議題都是圍繞著歷史、地理這些領域在打轉。
    歷史科,我著重於事件的起始、先後順序、參與人事時地物與相關的影響,務必要將以上幾個環節一同理解,而且每件事一定要試著去思考「為什麼?動機?」,若是將其分開來學習恐怕就沒辦法了解到其在歷史上的影響。
    以史為鑑這四個字不是沒有道理的,有句出自漫畫的名言: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它將種下日後的種子,終於有一天開花結果」
    以史為鑑,勿重蹈覆轍,可惜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重複的錯誤總是一再發生。
    在讀地理的時候,我會習慣把課本後面的世界地圖剪下來,配著地圖一點一點地去研究在空間上分布的差異,我也有買了一些全是整理表格(應該說是各項數據)的參考書來搭配閱讀。地理如果能好好學習,對於出國旅遊甚至對於國內外時事的理解很有幫助。
    我非常喜歡在課餘時間自己閱讀有關歷史的書目,在圖書館常常一晃就是幾個小時,更常在網路上的幾個歷史討論站上出沒。而且從國小的時候就開始養成一天看四份報紙的習慣,每當在各處看到一個沒有印象的歷史、地理、公民的名詞或是議題,都會主動去做延伸閱讀,看著不同時代的人們犯下相同的錯誤十分有趣啊。
    最後我認為社會科光是依靠高中課本可以說是完全不足,必須要透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將人文社會科學連貫在一起。


國文科、地球科學:
    高中表現最糟糕的科目,不在此戕害後進


結論:
    學習與考試完全是兩碼子事,要應付考試有著太多的技巧與讀書方式,而考試本身也為了要維持鑑別率以及對付不斷發展並精進的考試技巧而持續特化。一但要準備考試就非得要斤斤計較成績,而考試成績卻充其量只是用來應付升學的一種手段罷了。
    分數夠用就好,考試同樣也是足夠達成目標就好。考試不應該佔據你人生太多時間,時間應該要用在你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而人生也不會只有讀書與考試,試著去追求真正想要的人生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